在巴黎奥运会男子自由式摔跤 57 公斤级决赛中,日本选手樋口黎以 4-2 战胜美国名将斯宾塞・李,摘得金牌。这位从 4 岁开始习跤、历经里约银牌与东京奥运失格挫折的传奇选手,如今将目光投向中国 ——2025 年 8 月,他将携独创的 “高效日式摔跤体系” 登陆上海、芜湖、南京三地,通过线下集训与公开课,为中国摔跤爱好者带来国际顶级的技术指导。
樋口黎的摔跤生涯堪称励志典范。4 岁进入吹田市民摔跤学校,初中连续三年全国季军,高中阶段kaiyun.ccm便以 “一年六冠” 的战绩震惊日本跤坛。2016 年里约奥运会,他作为首位学生选手摘得银牌,却因 2019 年称重失误错失东京主场作战机会。巴黎周期,他顶住高烧压力在布达佩斯预选赛中逆转晋级,最终在决赛中展现出 “逆境翻盘” 的心理素质与技术厚度。其标志性的抱腿技术融合物理学原理与人体结构分析,被业内评价为 “将摔跤转化为精密计算的艺术”。
二、三地授课:技术拆解与实战训练
此次中国行的核心课程将覆盖自由式摔跤的核心技术模块:

- 上海自由式摔跤俱乐部(8 月 10-12 日):针对青少年与专业队的封闭式集训,重点讲解 “樋口流抱腿连络技” 的发力逻辑。他独创的 “低位重心转换” 与 “瞬间扭矩释放” 技巧,曾在巴黎奥运会半决赛中让印度选手阿曼・阿曼哈零封。
- 芜湖矩阵运动中心(8 月 15-17 日):面向大众的公开课将聚焦 “日常防身应用”,通过模拟街头场景,演示如何利用体重分配与关节杠杆原理实现以弱胜强。樋口特别强调:“摔跤不是力量对抗,而是用最小能量破坏对手平衡的科学”。
- 南京巴西柔术学院(8 月 20-22 日):与巴西柔术 practitioners 的跨界交流课中,他将展示 “站立摔法与地面缠斗的衔接策略”。其团队透露,课程将包含东京大学运动科学实验室研发的 “三维动作捕捉分析”,帮助学员量化技术改进。
三、技术哲学:效率至上的日式摔跤
樋口黎的教学体系以 “省力化” 为核心。他在哔哩哔哩公开的训练片段中演示:通过观察对手呼吸节奏预判动作,利用髋关节的微小转动制造角度差,从而实现 “四两拨千斤”。这种 “以巧破力” 的理念与中国跤 “顺人之势,借人之力” 的传统智慧不谋而合。他特别指出:“日式摔跤的每个技术都包含‘破坏平衡 - 控制重心 - 终结动作’的完整逻辑链,这与散打、柔道等项目的协同训练价值极高”。
四、跨界联动:中日体育交流新契机
本次活动由 CSK 中成王体育全程助力,除三地线下课程外,线上学员可通过 “庭申” 平台观看技术解析直播,并参与全球跤迷的动作挑战。值得关注的是,樋口黎在巴黎奥运会期间主动安慰因体重失格退赛的印度选手 Vinesh Phogat,展现出超越竞技的体育精神。他表示:“摔跤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,希望通过这次教学,让更多中国爱好者感受到这项运动的包容性与科学性。”
对于中国摔跤界而言,此次合作具有双重意义:既能吸收日式摔跤在体能分配、技术精细化上的优势,也为中国跤 “走出去” 提供经验借鉴。正如湖南省体育局在《揉手在摔跤中的应用》一文中强调的:“国际跤种的技术融合,将推动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的深度结合”。目前,上海站专业组席位已吸引全国 23 省运动员报名,芜湖、南京的大众课程也仅剩少量名额。
结语:
从巴黎奥运赛场到长江两岸,樋口黎的中国之行不仅是技术输出,更是体育精神的传递。正如他在早稻田大学研修时分享的理念:“摔跤教会我们的,是如何在困境中保持清醒,用智慧创造转机”。这场跨越国界的跤艺交流,或将成为中国摔跤职业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。